新华社巴黎5月13日电综述:国际科学界呼吁通过合作推动人类共同发展
新华社记者徐永春
国际科学理事会于10日至12日在巴黎召开中期全体会员会议,来自全球各地的百余位科技专家和科技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充分利用科学的合力”共同研讨。与会者普遍认为,在当今世界局势复杂的背景下,科学界更应携手合作,凝聚共识,推动科技开放、信任、合作,推动人类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彼得·格卢克曼表示,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科学界应当跨越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紧张因素,秉持科学态度,不受外界干扰,推动科技开放、信任、合作,为全球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协力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他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国际科学理事会重要会员,多年来中国科学家深度参与和积极支持国际科学理事会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际科学理事会首席执行官萨尔瓦托雷·阿里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出于对研究课题的共同兴趣而开展协作,这种合作不应被政治所左右。科学进步需要科学界的充分交流,这种交流带来改变,促成解决方案。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秘书、神经生物学专家约翰·希尔德布兰德对记者表示,美国国家科学院具有与中国开展合作的长期传统。尽管面临当今世界的复杂局势,美中科学界交流仍然必不可少。无论政治领域发生什么,美中科学界必须保持真正有力的合作,这符合世界福祉,有助于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国际科学理事会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独善其身。因此,科学界应尽可能开展合作,既分享经验,也借鉴教训,这样整个世界才会更高效、更安全、更健康。
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beat365最新版下载讲席教授吕永龙分享会议期间的交流感受时说,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一定要进行下去,这是与会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共识。对科学学术交流设置人为障碍,既不符合各方利益,也是国际科学界不愿看到的。
国际科学理事会于10日至12日在巴黎召开中期全体会员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讨论当前和未来工作、修改理事会章程等。据悉,国际科学理事会中期全体会议在法召开期间,中国履职专家广泛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
国际科学理事会是汇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非政府国际科技组织,其前身是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国际科学理事会总部设在巴黎,其会员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科协是其会员单位。
原载与5月14日新华网,原文链接: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c36c993a09e48df5f1134736e889fda8×tamp=71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