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颜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湖北省高层次人才。于2017-202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0-202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纳米毒理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成像等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17篇),其中包括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ACS Nano等环境领域顶级期刊的论文6篇,累计被Nature Nanotechnology,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S Nano,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杂志引用400余次, 参与申请美国专利2项(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授权2项)。
报告摘要:纳米银颗粒(AgNPs)是全球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人工纳米材料之一。关于AgNPs带来的潜在环境与健康风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然而,AgNPs的安全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其难点在于明确活体生物体内AgNPs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效应。基于此,本次报告主要以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为基础,结合常用的定量和毒性评估方法,系统性的研究了1)实时定量监测了AgNPs在活体生物体内分布及其在生物体体内溶解释放Ag+的动力学过程;2)可视化地研究了AgNPs在莱茵衣藻和大型蚤体内地生物 累积以及食物链传递过程,并且定量监测了通过食物链所累积的AgNPs在大型蚤体内二次转化过程;3)可视化地研究了AgNPs在大型蚤体内的母系传递过程、定量测定了母系传递效率并且揭示了其传递的机制。此研究为纳米毒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实现了无损、原位、连续、可视化地定量监测AgNPs在生物体内行为 (迁移转化以及归趋等),更有利于系统性评估AgNPs的毒性。同时研究有利于系统性了解纳米材料摄入和排出、在生物体内迁移转化 以及潜在毒性,对纳米生物医学有着重要意义。